最近FB上面很多人分享了這則新聞,我覺得這則新聞的表達方式很成功,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同一個問題有很多報導方式也有很多的看法,電視台記者選擇了對他們有利的角度來報導,成功地讓更多人擔心托育危機,也成功地讓更多還沒生小孩的人不敢生小孩,怕會失去更多自己單身時的生活品質。
影片成功地傳達這個記者的觀點:
- 1個月薪3萬的單親媽媽,1個月保母費要1萬8, 養2個要3萬6,比自己薪水還高。
- 雙薪10萬的家庭,養2小孩+房貸,一個月只能存到5千元。
- 小孩生病需要輪流請假,工作和家庭2頭燒,造成甜密的負荷變成無法承受的重。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tvbsfb/videos/10153457399060933/
TVBS新聞截圖,雙薪收入加起來10萬,養2小孩+房貸,一個月只能存到5千元:
- 這則新聞裡,記者站的角度是:「希望讓你覺得很沈重、很悲觀」,所以在表達的用詞上選擇了沈重的表達方式,像是:「新手爸媽的愛,常常被一道道無法克服的難關一磨再磨,最後陷入無助的兩頭燒」。記者在新聞裡加了很多暗示的詞,重點應該在工作與家庭的兩頭燒會比較累,但記者卻描述(或選擇性的暗示)這些兩頭燒的事情是「無法克服」、「難關」、「無助」。加入了這麼多負面的情緒性字眼,應該可以算是扇情。
- 是不是因為「忠言逆耳」,所以記者們不喜歡使用較正面的方式來引導讀者或大眾?
- 上面雙薪的例子來說,很多夫妻,加起來月薪沒有到10萬,是不是雙薪加起來不到9萬,就會沒有生活品質?
- 上面雙薪的例子來說,這個例子問題在:不能什麼都想要,有得就有失,又要背房貸、又要養2小孩、又要存很多錢、又要好的生活品質、又要住在大都市裡,在賺的錢不夠多時,就只能則一,貪心都要的話,當然會比較累,需要付出相對的代價。
我覺得,這則新聞所報導的現象或問題,自古以來一直都在,失衡的不是社會,而是人們的心,窮人有窮人教養小孩的方法,沒錢又撐在大都市裡又想有好的生活品質當然會比較累,應該先想想你願意為孩子的教育和養育各付出多少?目前的經濟能加下,你想過怎麼樣子的生活,那些對你比較重要,那些是可以捨棄的(像是城市生活、租房、家庭溫暖有開車、到餐廳吃飯、假日到處遊玩)?
先找出自己的問題,再針對定義好的問題,一一找解決辦法。每任事情的發生必有其原因,也必有助於你。這則新聞我們不應該專注在問題在養小孩有多辛苦,而應該專注在人們對金錢/物質生活/家庭生活等價值觀的認定上,怎樣定義能讓我們感覺到或創造更多的快樂、幸福與樂趣,銀行的存款多並不代表人生較精彩或生活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