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要分享從「錨定效應」來看怎麼買東西會較理性。
Max的硬碟儲存空間滿了,有些Max想去做的事情,需要去額外大量儲存空間(大約再200GB,例如:調整獅尾系列字體),就只能放在外接式硬碟裡處理,昨天(2020/11/01)硬壞突然就壞了,Google了一下相關的商品(外接SSD、慢速高容量JetFlash,速度類似SSD的高速JetFlash)的評價、價格、保固、維修相關問題後,在效能和費用的考量下,最後選擇外接2.5吋傳統硬碟的方案,在下午 17:27 在pchome 24H 買了一台 NT$1888元,容量是 2TB 的隨身碟,今天(2020/11/02)一早就送到家門口,24小時到貨真的超級方便的,針對電腦3C用品,買過一次之後就不會想花時間去實體賣場選購:
買完之後有一點點後悔,因為後來出門吃完晚餐,在書局裡讀到一本書,在講「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或focalism),心理學名詞,是認知偏差的一種。
錨定效應是指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稱為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
錨定效應在生活裡處處都在發生,我在全聯結帳的時候,店員會問我:「今天咖啡特價30元,要不要買一杯?」,我問那沒有特價多少錢?店員說$35元。該不該為了便宜5元,花30元買了一杯自己可能不需要或沒那麼喜歡的咖啡來喝。
超商裡的一些飲料會促銷,第二件$10元(或第二件6折),原價是$25元,相當於買二件$35元,一件約$17.5元。該不該多花10元買第二件?
被故意標高的售價,人們看到特價後增加其購買意願。
粥店店員詢問客人「加一顆蛋還是兩顆蛋?」比「要加蛋嗎?」更能讓客人點蛋。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訊息過多的重視。也就是說,問問題時先預設選擇給對方,有較大機率可誘導他作出自己希望的答案。
長相不是很出眾的女生相親,一般願意帶上一個相貌不如自己的女性朋友,這個朋友就是錨。
買東西討價還價的時候,可以先報一個高價。
Max 需要的其實只有500GB 的隨身碟,之前壞掉的隨身碟是500GB,實際上只需使用的空間大約300GB,應該要買下面這台容量1TB NT$1238 就很夠用。
因為覺得買 1TB=$1238, 再加$650就可以多一倍的使用空間,於是Max多花了 $650元買了自己可能用不到的東西,這可能不是理性的購物行為。
該買「打折較多」或是「較貴卻夠用」的商品?
Max和很多人都不小心買了「打折較多」的商品,誤以為可以因此取得較多的效用,實際上效有的取得也是有錨點的,但應該把錨點定在與上一個使用中的商品相比,或與實際的需求來相比。
為避免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訊息過多的重視,所以你在同一個購物平台(例如Yahoo/Pchome/家樂福/Momo/東森)看的到金額,千萬不要以此的原價為錨點。
一個理性而且有做功能的消費者,請記得透過在比價網站輸入商品的型號,看看其他平台賣同一個商品的單價誰會較低,再來決定最後要在那一個平台購買。
強烈建議複製你想購買的商品的型號到Google裡查詢該商品的開箱、比較、評測或討論,也許其他型號或其他公司的產品會更適合你。
上面右邊二顆 2.5吋的硬碟都被操到掛掉了,第一顆是 TOSHIBA 第2顆是 FUJITSU,2顆都是 500GB,購買的時間是10年前,算是古董等級的硬碟,之前的硬碟都是使用USB 2.0 的外接盒,後來買了一條 SATA 轉 USB 3.0 排線,存取速度就大幅提升,用過USB 3.0 就不會想回到USB2.0 的世界。舊的二顆硬碟掛掉的原因都是一個星期連續存取6天,大約操3個月就會掛掉。
新的硬碟,指示燈有點礙眼,太亮,使用時需要讓隨身碟趴著屁股朝上,才不會被影響或分心。
錨定效應也大量地出現在股市的投資人身上,使用了非理性的錨定來評估投資標的的股價,應使用公司目前與未來相比做錨點,而不是目前與過往資料,這部份Max也還沒有參悟,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看這本書:
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行為金融學教你避開人性弱點,擴大投資效益,實現財富自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484
內容簡介
為何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還是賠?
全球金融動盪期,如何避免犯錯?
《邏輯思維》羅振宇:本書將是你在這方面能找到最好的金融投資通識書。
華爾街追捧的實戰指南:行為金融學
幫你 理解人性、看懂市場、應對風險與恐慌!
就連投資小白都能擴大投資效益!
本書從人性出發,揭示真實投資最底層的邏輯。
行為金融學=金融學+心理學
在投資決策時,多花點時間研究心理學比研究投資對象更重要!
很多典型的錯誤,不是因為知識不够,而是難以抵抗的人性弱點!
★ 為何每次買股票,買了就開始跌,賣了卻又開始漲?
★ 急需用錢時,你會賣掉上漲的股票還是下跌的股票?
★ 為什麼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還是賠了?
★ 到底該賣出贏利的,還是虧損的?
★ 踩過的坑為什麼還會踩?
★ 財報裡藏了什麼祕密?
本書將幫助你:
Ø克服人在認識投資物件時容易犯的 10 種錯誤
Ø理解人在做決策時難以避免的 7 大偏差
Ø避免金融市場上 6 種典型的交易錯誤
Ø掌握股票大盤的 4 大規律
Ø學到機構投資者持續獲利的 7 種行為交易策略
Ø深入理解行為金融學獲諾貝爾獎的 3 大理論
本書可以:
讓缺乏專業基礎人能夠輕鬆自學;
讓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能夠串起訊息碎片;
讓專業人士找到進階的正確方向;
連投資小白都能擴大投資效益。
金融市場有沒有規律可循,投資機構又是怎樣利用群體的錯誤賺錢的?因為能夠有效地指導投資實戰,行為金融學近年來在華爾街備受追捧,越來越多的頂尖基金公司依靠行為金融策略在投資市場上獲得不敗戰績。本書凝聚許多行為金融學家智慧的完整體系,加上許多的案例說明,讓大家看了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