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網路普及,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乃至於抖音等平台興起,人人皆能成為自媒體。
想要做到粉絲數持續成長和真正變現的自媒體,一定要學怎麼善用 AI 科技,發掘出最適合自己、最能放大個人價值的精準賽道。
自媒體定位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做自媒體第一個會遇到的問題是:
- 不知道要做什麼主題?
- 要不要去做別人已經做過的題目?
- 擔心要進入的賽道競爭會很激烈
- 要做什麼題目才賺錢?
最好的創業題目不是亂猜的,而是你能清楚複製與教會別人的事情。
我們用三個問題,快速找到自己的優勢:
- 我曾經替誰解決過什麼明確的問題?
- 我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方法有效?
- 這些方法是否可以複製給別人?
如果你有:
- 幫學生的成績從 40 分提升到 80 分
- 幫朋友成功轉職
- 一個月瘦 5 公斤
- 自己靠副業成功月收破五位數
- 用 Notion/Obsidian 管理生活讓自己效率翻倍
那麼恭喜,這就可以成為你可落地的方向。
真正能變現重點不是靈感(idea),而是你能複製給別人的成果(pattern)。
寫作是思考,AI 是你的「高智商審稿人」
很多人使用 AI 是:
「提示詞用 → AI 幫我寫全篇」
但真正的高段玩家是:
- 自己先寫 50–80%
- 然後問 AI:
- 我忽略了什麼角度?
- 哪些點講得不清楚?
- 有沒有邏輯漏洞?
- 受眾可能會提出什麼疑問?
- 有沒有更有洞察力的說法?
這時候 AI 就變成:
- 你的批判者
- 你的專業 reviewer(審稿者)
- 你的優化師
AI 讓你把想法說得更完整、視角更多元、內容更有專業度。
小步快跑:每天 1% 的進步,一年等於 37 倍成長
不管是不是在做自媒體,如果你每天改善 1%,一年後就是:
1.01^365 ≈ 37 倍
一個人自媒體沒辦法撒錢投廣告來創造流量或曝光,但每天挑戰進步 1%:
- 內容越來越有深度
- 讀者停留時間變長
- 自媒體定位越來越清晰
創作者真正的差距,不是能力,而是「Taste(品味)」
AI 不會取代工作,它創造新的工作—— 而我們的工作是:設計、指揮、協作 AI。
AI不會取代我們,而是幫我們做得更好。
未來的工作不再是:
- 你會不會寫文案
- 你會不會剪片
- 你會不會畫圖
而是,能不能指揮 AI 產出更好結果。
品味指的是產出的品質,一個能洞察巿場需求、能精準選中題目、把價值形式化輸出的人,將是 AI 時代最稀缺的創作者。
要怎麼用 AI 落地做出一個自媒體帳號?
以下是一套可以立刻使用的四步流程。
(1)用 AI 找出你最適合的內容定位
輸入這段提示:
我想打造一個自媒體帳號,請幫我分析最適合的內容方向。
以下是我的背景:
(輸入經歷、成果、技能、興趣)
我希望達成的變現目標是:
(例如:線上課、會員制、顧問、品牌合作、廣告收入)
請列出三個最適合我長期發展的內容方向,並說明每個方向的可複製方法與變現方式。
AI 會告訴你:
- 哪種內容你最有優勢
- 怎麼變現
- 觀眾是誰
- 為什麼適合你
常見的創作定位,例如:
- 擅長教學 → 知識博主、說書
- 擅長口語表達 → 口播短影片、時事評論
- 擅長整理資料 → 工具測評、AI 資訊分享
(2)用 AI 進行市場與賽道分析
接著輸入:
請根據我選的方向,列出 10 個熱門細分領域,
並針對下列指標 1–10 分評分:
- 流量潛力
- 競爭強度
- 變現能力
請按照分數由高到低排序。
幾分鐘就能找到:
- 有人要看
- 不那麼擁擠
- 你能持續輸出的細分賽道
這一步能讓你「不跟風,而是找到自己的藍海」。
(3)用 AI 建立內容生產系統
例如:
請根據這個賽道,幫我制定 30 天內容計劃,
包含:
- 每天的主題
- 文章或短影音標題方向
- 文章的腳本
- 建議使用的 AI 工具
AI 可以幫你:
- 列出每日選題
- 提供腳本框架
- 提供封面建議
真正做到:
從想法 → 內容 → 發布
一路自動化。
(4)每週 AI 數據檢視與分析
每週利用 AI 進行數據檢視、分析與優化。
提示詞:
以下是我帳號過去 7 天的數據, 請協助分析:
* 哪一類型的內容成效最佳?
* 哪些內容需要調整或改進?
* 觀眾的喜好趨勢有什麼變化?
* 下週應該重點加強哪些部分?
AI 將會成為我們的:
- 數據分析專家
- 成長諮詢師
- 策略顧問
協助我們達成每日成長 1% 的目標。
想像中的案例:一位普通女孩如何靠 AI 找到自己的內容方向
有一位(想像中的)迷茫的普通女孩覺得他自己:
- 沒有人脈
- 沒有專業技能
- 沒有作品
- 也不知道自己能寫什麼
依照我們的落地步驟1:
- 把自己的經歷、興趣、工作強項寫出來
- 在 AI 輸入賽道分析的提示詞
AI 列出的多個賽道中有一個是:
-「職場女生的 AI 工具學習筆記」
普通女孩看了當場驚訝:
這不就是我每天在做的事?
我只是從來沒想過能變現。
於是普通女孩開始穩定輸出:
- 每週 2~4 則內容
- 每週根據 AI 做一次歷史數據檢視、分析與優化
- 1個月後,普通女孩的貼文下方開始有人留言
- 2個月後,開始有人私訊普通女孩詢問課程
普通女孩不是變強了。而是 AI 幫她:
- 把能力重新組合
- 找到能變現的放大方式
- 用可執行方法跑起來
這就是普通人也能用 AI 把平凡變成價值的方式。
AI 時代最大的門檻不是技術,而是勇氣
很多人覺得:
- 我不會寫程式
- 我不懂影片剪輯
- 我也不是專家
- 我不懂怎麼做好自媒體
但真相是:
AI 已經把技術降到「敢開始就能成長」的程度。
透過 AI 就能產出:
- 腳本
- 行銷文案
- 策略
- 規劃
- 成長報告
AI 時代不是「高手吃肉」,而是「普通人也能開始飛翔」。
如果你還沒開始創立自媒體的帳號,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用 AI 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