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也是很多男士羨慕的對象,但在網路上,卻流傳著他所寫的一篇文章:
所以,我們不要只看到別人擁有的,但卻忘了自己所有的。當你羨慕別人,把想「當別人」看成是在「做自己」時,不要忘了,別人也正默默地羨慕你的生活。既然大家彼此羨慕,那不如大家都好好做真正的自己,我們沒有的東西太多了,應該專注於自己有什麼。
下面這個 PPT 一定不是 張忠謀做的, 是朝陽大學的李麗華老師的九十學年度下學期 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課程大綱裡附的 PPT. 九十學年度=2011年.
張忠謀 – 給有福氣
http://www.cyut.edu.tw/~lhli/coursedata/ProjectManagement/Chang.ppt |
台積電董事長的 PPT 一定會有台積電的LOGO, 而且不是他本人去做的, 是下屬.
====================
2014 年大陸的書 "幸福是一种活法"( 作者:马银春),也出現類似的句子:
================
====================
2013年的台灣的某教科書裡也出現:
====================
2013年07月30日, 有人重製後放到Youtube 上, 讓更多人誤以為是張忠謀所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1coBAvTX4
目前在 Google 裡找到最早的文獻是 2008-05-09
http://www.after-care.org.tw/cht/index.php?code=list&ids=392#.VNmww-aUeEY
再從上下文來看, 可以確定作著是 小薇 非 張忠謀無誤.
原文 Word 檔案下載:
http://www.after-care.org.tw/upload/cht/attachment/4d6f534a6a467c247d34d4eedd75f62d.doc
====================
蛻變後的成長
我是一個更生人如果…….
如果一生中幸福就是這麼一次
千萬別錯過….別擦身而過~~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盡力了,而對原來所堅持的事情感到失望,因此挫敗地放棄了積極嘗試或再堅持下去的勇氣。但是,事情是否真如我們所想像到那麼絕對呢?“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放棄就看不到了喔!”
記得幾年前,我提著一袋行李毅然決然的走向苗栗地檢署,邁向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旅程,這項決定對我來說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就這樣…我在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監獄裡度過了3年不知幾千幾百個漫漫長夜!
陪我度過這3年漫漫長夜的…不是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朋友;不是我最心愛的另一半,而是我的老母親,他讓我燃起了重生的希望,讓我在出獄後得2年內發奮圖強.兩年了…在我假釋即將屆滿之時,我不只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還成就了屬於我自己的事業!
在這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也許我們常會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 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其實,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少了一些東西。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卻是有嚴重的不孕症;有人才貌雙全、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仿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
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若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我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樣樣都俱全了,那別人吃什麼呢?也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所以我也不會再去與人作無謂的比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一個蚌,我願意受盡一生痛苦而凝結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如果我是一隻老鼠,我突然發覺自己已被關進捕鼠籠而我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我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猶記得一位企業家,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門前曾經說過:「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豔羨,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唸的經,甚至苦不堪言。」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如何,好好數算上天給予我們的恩典,終會發現我們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我們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我真的感謝我的母親,在我最難過的時候給予我心靈上的鼓勵,最無助時給我金錢上的支持,不管我曾經多麼的荒唐,她始終不曾放棄過我!每當夜深人靜時,想起媽媽對我的無怨無悔,我始終心懷著一份感謝!!所以…我期望所有跟我一樣在浴火裡重生的更生人們,不要因為自己比常人們多了一些不堪的回憶,就從此放棄了自己! 要記得…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角度,看待人、事、物,我們終將發現真、善、美的一面。
願大家 天天都要幸福喔!!
====================
如果是 張忠謀, 他會這樣子講:
六十年後看大學生涯
http://ocw.nctu.edu.tw/eng/speech_detail.php?gid=1&nid=174#.VNm8PeaUeEY
他原本想當作家, 17歲時
後來到美國讀哈佛大學, 受西洋文化的浸滲
夢想開始萌芽又隨即破滅的小布爾喬亞
張忠謀的求學歷程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轉移的過程也使他在人生中的抉擇上峰迴路轉,正值少年時期的張忠謀受到環境及家庭的影響,期待與夢想不斷的萌芽而後又隨即破滅。他小學六年在香港念書,初中三年在重慶南開中學就讀,當時正值抗戰時期,而後高中三年則在抗戰勝利後的上海就讀,張忠謀的父親為中產階級,身為小布爾喬亞階級的張忠謀,他所擁有的自由也為他帶來了少年的煩惱,愛情與未來前程皆成為張忠謀的快樂與期待。
然而,在十七歲的時候他曾有過作家夢,但後來因父親的勸阻而幻滅,當時他的父親跟他說:「當作家是賺不到錢的。」因此,張忠謀步上了父親的路程而就讀上海滬江大學銀行系,不管是少年的夢想或是在大學時期所萌芽的愛情,皆成為張忠謀人生中的第一個期待。然而1947年發生在上海的戰火,無情的摧毀才萌芽的期待,在烽火餘生當中張忠謀逃難至香港,所有在大學時期所產生的期待瞬間隨著戰火而煙消雲散。18到19歲逃難至香港的張忠謀,本來規畫好的人生計畫因為一場戰亂而重新洗牌,無情的戰亂讓他感受到前途一片茫然,這段時期他調整自己的期待,而他的父母親也在此時為張忠謀申請了美國學校的入學,在1949年張忠謀到哈佛大學就讀,自此展開他人生中的第二個期待。
多采多姿的哈佛大學生活
離開了熟悉的香港,張忠謀在1949年7月到1950年9月這段時間來到了哈佛大學,新世界的展開讓張忠謀察覺到他不能再依賴著父母,而必須自立自強。然而,張忠謀在哈佛大學的就學生涯可說是他學習人生的正式開始,也是新期待的產生。在哈佛大學就讀時,他受到大量西洋文化的浸滲,多元化的學習各種事物,像是美國文化的民主制度、選舉、議會、辯論…等。透過大學社團的運作,學生能參加辯論社來參與美國文化下所產生的民主,同時這樣的活動參與也實踐了美國所提倡的民主氛圍。在這樣的大學風氣下,張忠謀學習到許多西方文化的精華,也成為他人生中的養分,在如此多元化的哈佛大學裡,他多方位吸取各類的知識,例如歷史、法治、文學、音樂…等。
在哈佛大學就讀的這一年之中,張忠謀共修習了五堂課,其中三堂為數理方面的課程,而一堂課是修讀現代英國文學,像是海明威等作品,一堂課則修讀古典英國文學,像是莎士比亞等作品。張忠謀認為那都是他人生中可帶走的盛宴,也因此培養了他對於英國文學的興趣,他說:「莎士比亞是我的最愛。」在哈佛那一年所學習到的事物他認為一生都受用,透過大學自由的風氣,他像塊海綿一般大量吸取多元化的知識,大量學習不同的事物,打開視野的同時也打開他內心中多種的期待,透過文學以及美國文化的薰陶,那段日子正是張忠謀最多采多姿且豐富的日子。然而,在這樣自由風氣的大學環境中,除了學習到多元化的事物,也受到許多藝術的陶冶之外,在哈佛大學的那年,張忠謀認識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從同儕之間的相處過程中他也從同學的身上學習到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在那段時間,透過接觸不同文化的人事物,也間接開啟了張忠謀人生中下一個階段的期待。
謀生本領的階段–麻省理工機械系
在1950年到1955年張忠謀來到麻省理工機械系,那是他人生中實現新期待的第一步,而對於自己的新期待便是成為工程師,而就讀麻省理工機械系正是張忠謀實現期待的第一個步驟。在那段學習的過程中,張忠謀主要學習的科目便是機械工程,所遇到的大師皆屬於工程學的各個領域的大師,然而在麻省理工就讀的那段期間,他說到所有的事物與哈佛相比都相對的枯操無味,但在這個學習的階段來說,麻省理工可說是張忠謀經濟啟蒙的開端,在那段受專業訓練的課程當中,他提到那些專長的學習,在以後的生活中所用之處不到百分之五,但卻能夠培養思想的方法。
他提到在麻省理工學習的歷程裡所學習到的是他在未來人生中的謀生本領,人文素養方面並不如在哈佛大學時繽紛,且不論是課程或是老師同學都沒有在哈佛時的多采多姿,但在麻省理工就讀的五年裡雖然在日後所用不多,但卻養成了他思考的方法,透過麻省理工學校課程的訓練,都成為了張忠謀日後的謀生本領,相較於哈佛而言,張忠謀對於麻省理工他說:「我對它是十分敬五分愛。」
人生的大轉彎–博士落第
在1955年2月張忠謀所準備的麻省理工博士資格考落第,這件事情帶給他重大的打擊,也成為他人生大逆轉的契機,這段時期的他部分新期待又破滅,原本規畫好做學術研究的人生,又因為此次考試的落第而幻滅,遭受打擊的他在經過一個禮拜的調整後,又再度爬起重新修正自己的新期待,在1955年2月到5月的這段期間,他一邊調整自我一邊找尋工作,而後進入了半導體產業,最終成為今日的台積電董事長。
在演講的過程中,張忠謀提到博士資格考落第的那段往事,突然話鋒一轉大聲的念出當時他落榜之後所寫的一段話,他說:「她(MIT)給予我就業的本錢,但當我要求她所能給予的最高學位時,她把手縮回去,她不再理我了。」但透過一個禮拜的調整與重新步上正軌之後,張忠謀豪邁的說出:「就讓她保留他的博士學位,她的書本,她的實驗室吧。我有很長的人生路程要走,讓我昂起頭來,開始走這條路。」這樣的大逆轉不僅為張忠謀帶來不一樣的人生,同時也為台灣迎來了一位半導體之父,也正是因為當年的博士落第也才造就了今日的台積電董事長。
無所謂後悔,歷史是無法改變
對於許多期待的崛起又有許多期待的幻滅,許多人都好奇張忠謀一路走來是否有著許多的後悔或是早知當初,但張忠謀對類似的問題以一句「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作為回應,對於當初放棄作者夢或是沒有考上博士班等的期待破滅,他並沒有任何的後悔。張忠謀表示回首過去他或許有些遺憾,也許當初他若是堅持考博士班,考上博士之後的人生便是做研究,又或者當初念麻省理工學院時他也能選擇就讀電機系,如此一來他的人生也會有劇烈的改變。一路走來有許多「也許當初」他或許可以嘗試做其他事情,但他並不想改變這樣的歷史,他慶信自己當初進入了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他認為當初也許我能選擇念電機,但他並不後悔進入麻省理工就讀機械系。他風趣的說:「我沒有遺憾,有遺憾也沒用。」
然而,對於現今學子們常在追求夢想與現實之間左右徘徊而不知所措,張忠謀的建議是,夢想是會改變的,他提起十七歲那年所發起的作家夢,他當初也可以堅持這樣的作家夢,但假使他堅持他的夢想,或許到最後他才會發現他並沒有這方面的天分,而必須調整他的夢想,正如他在後來的人生中,在每個階段不斷調整他的期待一般,在每一個人生岔口他必須不斷自我調整然後選擇一條道路忍真的走下去。因此他對台下的學子們說:「沒有一個夢想是永久的,多去嘗試,對於夢想與現實我的答案是介乎於其間的。」他認為一味的追求夢想不見得是對的,因為夢想會隨著每個人生的階段而有所不同,但接受麵包接受現實這件事也不見得是錯的,對於追求夢想與照顧現實這兩個極端之間,張忠謀認為處於之中是最好的選擇,太偏於兩個其中之一的極端都是不好的。
最後,張忠謀對台下的眾多學子們的建議是,雖然在麻省理工所學的專業在日後的生活中並不常用到,但這對於認真用功念書是不衝突的,當你認真學習每一項事物時,都會成為你人生中重要的養分,或許生活中用不到但會成為你個人的基本素養,會造就你個人的廣度與深度。他提到他在麻省理工就讀時,私下也會發展多元的興趣像是歷史、商業…等。張忠謀認為在大學時期認真念書,多元化的學習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他幽默的說:「他最慶幸的事便是進入哈佛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就讀,還有沒考取博士班。」也正因為人生中的許多岔路與選擇還有調整,才造就了今日的台積電董事長,台灣的半導體之父張忠謀。
資料來源: 國立交通大學/曾凱暐
- http://ctld.nctu.edu.tw/appletree/page2_1.aspx?id=f5c48bbf-6c52-4db2-a07e-d2fbb5739ecf
- http://ctld.nctu.edu.tw/epaper/5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