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愈來愈多影片右下角開始出現 NotebookLM 的標誌,一個問題浮現:我們是否應該花時間觀看這些 AI 自動生成的影片內容?
大多數技術教學影片都可以在 YouTube 上找到。使用者可以將關鍵字查詢到的多支推薦影片連結,一併匯入 NotebookLM 中,讓它自動生成結構化的 AI 筆記本、教學影片。這大大簡化了資訊的彙整過程。
尤其對現在的研究生而言,NotebookLM 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他們只需將教授指定的學術論文 (Paper) 上傳,就能快速獲得一份結構化的解說大綱,作為上台報告的參考。
雖然這極大地提升了學習和研究效率,但我們也可以預期,未來研究生的英文閱讀能力與深度理解能力,相較於過去必須逐字閱讀長篇論文的人,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凸顯了 AI 既是效率工具,也可能帶來學習能力轉變的兩面性;現在 AI 翻又準又快,還要學英文做什麼?
「我花費近八分鐘(7:58)看完一支金字塔原理的彙整影片,結果還是一頭霧水,有看沒有懂。我猜這可能是我『慧根』不夠,無法在短時間內參透複雜的邏輯結構。雖然『結論先行』這一點還能理解,但影片中對於平行(MECE)與垂直(因果)的邏輯關係著墨太少,讓我始終無法掌握。
幸好,在詢問 AI 後,我立刻就明白了,並決定將 AI 查到的資訊附在我的分享中。
這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因為大家都像我一樣,遇到知識盲點就直接問 AI 找答案,而懶得去翻書深入探討,才導致書店一間間倒閉呢?」
文章索引:
鏘鏘, 這是透過 NotebookLM 隨手點一點生成的影片, 現在的 AI 真厲害, 隨便都講比我們一般人講的有趣和專業。
https://youtu.be/L7pJMHvxiJo
我原本預期的內容:
https://youtu.be/IOQOOT8XqDU
什麼是 NotebookLM?
NotebookLM 是一款以您上傳的個人資料(文件、PDF、YouTube 影片等)為基礎的 AI 筆記本。
主要功能:
- 資料整理:快速分析文件、生成摘要、製作影片/音訊概覽和心智圖。
- 精準問答:根據您的資料庫回答問題,並附上出處引文,有效避免 AI 虛構(幻覺)。
- 高度客製化:可自訂摘要的格式、風格和焦點,以滿足學習、研究或簡報的特定需求。
主要優點:它能將您的知識庫轉化為多種學習工具,大幅提升您處理複雜資訊的效率與深度。
主要缺點:
| 缺點類別 | 具體內容 | 影響 | 
| 視覺呈現單調 | 自動生成的「影片概覽」目前主要是投影片 (slideshow) 搭配旁白和 AI 插圖,缺乏複雜的動畫或真實影片內容,視覺上可能較為枯燥或像「乾燥的簡報」。 | 對於習慣觀看動態 YouTube 影片的用戶,可能會覺得吸引力不足。 | 
| 處理複雜資料的限制 | 儘管上下文窗口很大,但對於資料量極大或極為複雜的筆記本,AI 在生成長篇摘要或影片時,耗時會較長,且仍可能出現邏輯或連貫性的小瑕疵(例如音訊跳轉)。 | 影響超大型研究專案的工作流程效率。 | 
| 依賴輸入資料品質 | NotebookLM 嚴格只根據您上傳的資料來回答和生成內容。如果您的原始資料不足、有錯誤或內容不完整,AI 也無法憑空補充,生成的結果會直接受限。 | 不適用於需要從網路上廣泛搜尋最新或外部資訊的任務。 | 
| 功能限制 | 雖然不斷更新,但在某些進階功能上仍有空間,例如:無法直接編輯生成的影片或音訊摘要,或對視覺風格的精確控制(例如上傳自訂圖片)。 | 難以滿足追求高度精準或品牌化內容的專業用戶。 | 
總結: NotebookLM 非常適合消化您現有的資料,但其輸出的風格和內容仍具有 AI 自動生成的局限性。
NotebookLM 自動生成的影片是否值得花時間看?
這取決於您的目的和您對「值得」的定義。
NotebookLM 的「影片概覽 (Video Overviews)」功能主要目的是將您上傳的資料來源(例如學術論文、筆記、文章等)消化後,生成帶有旁白和視覺化輔助(例如投影片、圖示、引用)的影片摘要或解說。
👍 值得花時間看的優點:
- 快速理解核心概念: 影片能以更輕鬆的方式,幫助您快速掌握複雜文獻或大量資料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尤其適合想快速了解但不願閱讀全文的使用者。
- 視覺化輔助學習: 它結合了人工智慧生成的視覺效果和來自原始資料的圖片、圖表或引用,對於視覺學習者來說,可能比純文字或音訊摘要更有幫助。
- 客製化和靈活性: 您可以透過「導向提示 (Steering Prompt)」來指定重點、目標受眾或結構,讓影片更貼近您的需求(例如,要求它專注於某個特定章節或概念)。
- 有用的「簡報 (Slideshow)」替代品: 許多使用者認為,它生成的結構和旁白品質,甚至優於一些人製作的簡報或解說影片。
👎 可能不值得或有缺點:
- 視覺呈現相對簡單: 目前的影片通常是投影片形式 (slideshow),而不是具有複雜動畫或真人影片內容的「影片」。有些人覺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枯燥的 PowerPoint 演示」。
- 可能有小瑕疵: 儘管旁白語音和結構令人印象深刻,但仍可能有音訊跳轉或發音錯誤等小問題。
- 缺乏「實際影片」內容: 如果您的資料來源關於藝術或電視節目等需要大量視覺效果的主題,AI 生成的插圖可能無法充分呈現這些內容的豐富性。
💡 總結建議:
如果您想快速複習、理解複雜的學術或研究資料,或者需要一個結構化的解說大綱,NotebookLM 自動生成的影片是非常值得嘗試的工具,因為它可以節省您大量的閱讀時間。
如果您期望看到像傳統 YouTube 影片那樣充滿動態、動畫或真人出鏡的內容,您可能會感到失望。
目標受眾
如何製作一個針對特定受眾(例如:為小孩解說、為專業人士做簡報)的影片摘要嗎?
NotebookLM 的核心價值是根據您上傳的資料(PDF、文件、YouTube 網址等)進行分析和摘要,而不會使用網路上的一般資料。最近的更新讓這項功能更強大、更靈活。
您可以點擊「影片概覽」上的鉛筆圖示或三個點的選單來進行客製化,讓生成的影片更貼近您的學習或簡報需求。
| 客製化選項 | 說明 | 目的 | 
| 格式 (Format) | 1. 解說 (Explainer): 結構化、全面的影片,適合深入理解資料來源。 2. 簡報 (Brief): 簡潔、一口氣就能看完的摘要,適合快速掌握核心概念。 | 調整影片的長度和深度。 | 
| 視覺風格 (Visual Style) | 可以選擇多種風格,例如:經典 (Classic)、白板 (Whiteboard)、水彩 (Watercolor)、復古印刷 (Retro Print)、傳承 (Heritage)、紙藝 (Paper-craft)、動漫 (Anime),或讓 AI 自動選擇 (Auto-select)。 | 改變影片投影片的外觀與美感,利用 Google 的 Nano Banana 圖像生成模型來生成更具情境和美觀的插圖。 | 
| 語言 (Language) | 選擇您希望影片旁白的語言(目前已支援多種語言,包括中文)。 | 滿足多語種學習或分享的需求。 | 
| 導向提示 (Steering Prompt) | 這是最有力的客製化選項。您可以輸入指令,告訴 AI 旁白主持人: | 徹底個人化影片的內容和焦點。 | 
| – 專注主題: 「只聚焦在 X 來源中的 Y 主題。」 | ||
| – 目標受眾: 「為初學者製作,使用簡單、非技術性的語言。」 | ||
| – 使用情境: 「將此內容轉換成 5 分鐘的團隊簡報稿。」 | 
示範案例:針對不同受眾客製化影片
假設您上傳了一份關於「再生能源技術的最新發展」的學術報告。
在您點擊「影片概覽」後,進入客製化介面時,您可以在「對話輸入框 (Steering Prompt)」輸入以下指令:
| 目的/受眾 | 建議的「導向提示 (Steering Prompt)」範例 | 影片結果預期 | 
| 👶 針對國中生(教育目的) | 「將報告內容轉換成 5 分鐘的科普解說。 使用非常簡單的比喻和日常用語。專注在太陽能與風能的基礎工作原理,並解釋再生能源為什麼對地球很重要。避免所有專業術語。」 | 影片會是簡潔 (Brief) 格式,語氣活潑、鼓勵,視覺風格可選白板 (Whiteboard) 或 動漫 (Anime)。內容只挑選最核心的環境效益和基本概念。 | 
| 💼 針對高階主管(商業目的) | 「製作一段 7 分鐘的市場簡報。 聚焦於報告中關於綠色氫能與碳捕捉技術的潛在投資回報率 (ROI) 和未來五年市場趨勢。語氣必須專業、具權威性,並強調數據和引文。目標是說服他們撥款新專案。」 | 影片會是解說 (Explainer) 格式,語氣嚴謹、專業,視覺風格可選經典 (Classic) 或 復古印刷 (Retro Print)。內容會自動從報告中提取財務和預測數據。 | 
| 💻 針對研究同仁(深入探討) | 「生成一份詳細的技術摘要, 比較報告中提到的三種新型電池儲能技術的效率差異和成本結構。要求旁白直接引用報告中的技術規範和圖表數據。目標是作為我們下一次研究會議的基礎材料。」 | 影片會是解說 (Explainer) 格式,語氣學術、精確,視覺風格可選經典 (Classic)。投影片會包含大量的具體數字、方程式或圖表截圖(如果資料來源包含這些)。 | 
🔑 總結:成功客製化的關鍵
成功的導向提示應包含以下三個要素:
- 輸出格式/長度: (e.g., 5 分鐘、市場簡報、技術摘要)
- 內容焦點: (e.g., 聚焦綠色氫能、避免專業術語、只比較效率)
- 語氣/角色: (e.g., 專業、活潑、像 Khan Academy 的老師)
透過這些客製化選項,您就能將同一份資料轉換成針對不同聽眾的多個版本,大大提高資料的再利用價值和學習效率。
實際影片與Max的心得
實際在講的電子書: 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
為什麼他們的文字最有說服力?看問題永遠能擊中要害?
論理表現力 : ロジカル・シンキング&ライティング
https://readmoo.com/book/210223876000101
為什麼他們的文字最有說服力?The McKinsey Way to Write | 《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10分鐘精煉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bZTxUILrg
滿神奇的,素材是英文,可以自動翻釋成中文進行簡報。
下面這張簡報,講的滿好的,在知識爆炸的時候,愈來愈多的文章還有YT影片,都使用這種開門見山法,結論先行,省下讀者慢慢往下讀的時間,直接先知道答案。

「金字塔結構」(Pyramid Structure)是麥肯錫顧問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出的《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概念,也是《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一書中強調的邏輯思考與高效表達的關鍵技巧。
金字塔結構的核心在於「結論先行,層層支持」,將複雜的資訊系統性地組織起來,讓聽眾或讀者能快速掌握重點並理解其邏輯關係。
金字塔結構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關鍵原則:
| 原則 | 說明 | 寫作/表達應用 | 
| 頂端:結論先行 | 最重要的訊息(核心結論/主張)放在金字塔的頂端,先聲奪人。 | 報告、郵件、簡報一開始就提出最終答案。 | 
| 垂直:上下呼應 | 上一層的觀點是下一層觀點的總結或概括,上下層之間具備「Why so? (為什麼)」和「So what? (然後呢/所以呢)」的因果關係。 | 下層的理由必須能有力地支持上層的結論。 | 
| 水平:邏輯分組 | 同一組或同一層的觀點,必須屬於同一個類別,並符合MECE原則。 | 理由或細節要彼此獨立(Mutually Exclusive),且互無遺漏(Collectively Exhaustive)。 | 
| 排序:邏輯遞進 | 同一層的觀點要按照邏輯順序排列,例如時間順序、結構順序、重要性順序等。 | 按照步驟(1, 2, 3)、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等來組織論點。 | 
金字塔結構範例:提升銷售業績的提案
假設您是公司的行銷顧問,需要向管理層提出一個關於「如何提升下一季度銷售業績」的提案。
🚫 未使用金字塔結構(邏輯混亂)
- 開頭: 我們可以嘗試優化數位廣告投放,因為上個月我們網站的流量很不錯。不過,客服團隊上次有反映說,有些客戶對產品的功能有疑問,可能是因為我們產品培訓不夠。對了,上週競爭對手發佈了新產品,我們的價格策略可能也要調整。我認為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客戶體驗上,但也不能忽略新市場的拓展…
❌ 問題: 聽眾不知道最重要的結論是什麼,內容缺乏條理,資訊碎片化,無法立刻採取行動。
✅ 使用金字塔結構(邏輯清晰)
頂端:核心結論 (Main Idea)
| 我們必須立即採取三項關鍵行動,以實現下一季度銷售額增長 15% 的目標。 | 
第二層:關鍵論點/理由 (Key Ideas) — 回答 “Why so?” (為什麼要這麼做?)
| 1. 強化行銷通路 (提升市場能見度) | 2. 優化產品組合 (增加客戶滿意度) | 3. 調整定價策略 (應對競爭者威脅) | 
(水平 MECE 原則: 這三個論點彼此獨立,共同構成了提升業績的全面方案。)
第三層:支持細節/論據 (Supporting Details) — 回答 “Why so?” (為什麼這麼說?)
- 支持 1 的細節:
- 1.1 數位廣告預算增加 20%,專注高轉換率平台。
- 1.2 舉辦兩場行業研討會,拓展企業客戶。
 
- 支持 2 的細節:
- 2.1 簡化 A 產品的操作介面,提升用戶體驗。
- 2.2 開發 B 產品的進階功能,滿足高端客戶需求。
 
- 支持 3 的細節:
- 3.1 對標競爭者,將 C 產品價格降低 5%。
- 3.2 推出搭配 D 產品的組合包,提高客單價。
 
(垂直原則: 每一層細節都直接支持它上一層的關鍵論點。例如,簡化操作介面(2.1)和開發進階功能(2.2)都是為了達成「優化產品組合」(2),而優化產品組合又是為了支持「實現 15% 增長」(頂端結論)。)
結論:金字塔結構的價值
金字塔結構強迫您在組織訊息時:
- 先思考結論: 不繞圈子,直擊重點。
- 檢視邏輯: 確保每個論點都有根據,每個細節都服務於主題。
- 保持清晰: 聽眾或讀者可以順著結構,輕鬆理解您的思考路徑。
這種「結論先行,由上統下」的表達方式,極大地提升了溝通效率和說服力,是麥肯錫顧問們高效工作的基石。
MECE 原則:邏輯分組的黃金法則
在金字塔結構中,當您要展開支持結論的論點(即第二層或第三層的水平線)時,必須確保這些論點符合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原則。
MECE 的定義與應用
| 要素 | 說明 | 目標 | 
| M.E. (Mutually Exclusive) | 彼此獨立:同一層次的各個論點之間,內容不能有重疊或交叉。 | 避免重複計算或混淆邏輯。 | 
| C.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 互無遺漏:同一層次的各個論點,加總起來必須是全面、完整的,能涵蓋所有相關的可能性。 | 確保思考的周延性,不遺漏重要環節。 | 
簡單來說,MECE 確保了您在分析問題或提出解決方案時,既不重複,也不遺漏。
範例解釋:如何應用 MECE 原則
我們沿用向管理層提出一個關於「如何提升下一季度銷售業績」的提案,來檢視如何運用 MECE 建立邏輯分組。
🚫 不符合 MECE 的分組(邏輯混亂)
原本的三項是:
- 強化行銷通路 (提升市場能見度)
- 優化產品組合 (增加客戶滿意度)
- 調整定價策略 (應對競爭者威脅)
假設您將提升業績的行動修改為分成以下三項:
- 論點 A: 增加數位行銷投入
- 論點 B: 強化社交媒體宣傳
- 論點 C: 提升品牌知名度
| 檢視要素 | 分析 | 
| M.E. 彼此獨立? | 否。 數位行銷投入(A)通常包含社交媒體宣傳(B)。這兩個論點存在重疊。 | 
| C.E. 互無遺漏? | 否。 提升業績的方法不只行銷,還包括產品、價格、通路等。此分組遺漏了產品開發、銷售通路優化等重要環節。 | 
✅ 符合 MECE 的分組(清晰有力)
要讓論點彼此獨立且全面,通常需要使用結構化的分析框架,例如:
框架一:按「行銷 4P」原則劃分 (結構性思考)
- 論點 1 (Product): 優化產品組合與功能
- 論點 2 (Price): 調整競爭性定價策略
- 論點 3 (Place): 拓展線上與線下通路
- 論點 4 (Promotion): 強化整合行銷活動
| 檢視要素 | 分析 | 
| M.E. 彼此獨立? | 是。 產品、價格、通路、促銷是四個獨立的領域,沒有交叉重疊。 | 
| C.E. 互無遺漏? | 是。 4P 是行銷領域公認的經典框架,能全面涵蓋所有影響銷售的關鍵因素。 | 
框架二:按「時間順序」原則劃分 (流程性思考)
- 論點 1 (前期): 提升潛在客戶名單質量
- 論點 2 (中期): 改善銷售流程轉換率
- 論點 3 (後期): 強化舊客戶的留存與增購
| 檢視要素 | 分析 | 
| M.E. 彼此獨立? | 是。 潛在客戶、銷售中客戶、現有客戶是客戶旅程的三個獨立階段。 | 
| C.E. 互無遺漏? | 是。 這涵蓋了從市場開拓到客戶維護的完整銷售週期。 | 
總結
在建構金字塔時,無論您採用「由上而下」的分解法,還是「由下而上」的歸納法,都必須嚴格遵守 MECE 原則來組織水平層次的論點。這不僅是寫作技巧,更是邏輯思考成熟度的體現,能確保您的分析結構嚴謹,結論無懈可擊。
 
			